Skip to main content

大家好,我是攝影師 廖文瑄 Sha,Ricoh日本官方認證的GRist,這次 Ricoh 旗下的 PENTAX 給了我一個特別的任務——在 PENTAX 17 正式面市之前,讓我帶大家一起預覽這款令人期待的底片相機。

我本身喜歡收集底片機,但因底片的高昂價格和對自己攝影技術的不確信,深怕每一張底片未能將美好的瞬間定格,而成為一種奢侈的浪費,這些因素總讓我猶豫不前。這次對我來說是一個契機,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。

現在我想要與你們分享使用 PENTAX 17 的所見所感,以及那些透過 PENTAX 17 鏡頭捕捉的照片!

數週的相處

PENTAX 17 的相遇,宛如一場意料之外的冒險。一通突如其來的通知,我獲得了使用這台相機的機會。帶著對攝影的憧憬,在接觸這台相機僅僅一天後,就開始了原訂出國工作+看展的旅程,心中充滿了微妙的緊張。

在完全無預警的狀態,簡單看過說明書就帶著相機與幾捲底片出國。一路上帶著忐忑的心拍著路上所見所聞。每次按下快門,心中都不禁疑問:

「我真的有成功拍到東西嗎?」

用慣了手上幾台數位相機的我,一開始還挺不習慣無法立即看到結果的攝影方式。然而,當回到台灣看到那些剛沖掃好的照片遠超我的預期。不僅成功記錄旅途上的風景,也讓我逐漸理解底片攝影的魅力。那是一種遠離我所熟知的「所見即所得」的驚奇和喜悅。

(PENTAX 17 – P模式實拍)

PENTAX 17,就是底片小白的好朋友!!

回台灣也持續用這台相機嘗試拍攝人像。即使有時心裡會疑惑,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捕捉到心目中的那一刻,但 PENTAX 17 總是以動人的影像回應我的心中的疑問。透過照片釋放出來的情感,給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。

(PENTAX 17 – AUTO模式實拍)

(PENTAX 17 – 慢速同步模式實拍)

(用最簡單的Auto模式實拍的影片~)

(大量生活/街頭實拍!獻給底片新手的心得與建議)

『最後Timing!現在不做,以後就沒機會再做的底片機』

隨著資深工程師陸續退休,PENTAX 深知若不抓緊時間,那些珍貴的底片相機製造技術可能就會隨風而逝。為了防止技術的消失,PENTAX 從2022年末開始了一項意義重大的企劃——PENTAX Film Project。讓資深工程師與年輕工程師共同開發合作,這不僅是技術的傳承,也連結了過去與未來。

PENTAX 這次推出的 PENTAX 17 是一台半格相機。「17」代表著35mm底片的半幅格式 24×17 mm。一捲135底片拍攝能從 36 張提升到 72 張,在底片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,能有效降低每捲底片的拍攝成本。

PENTAX 17 IS THE NEW BLACK!

復古的魅力,在於它的簡單與真實。當我們談論古董車、黑膠唱片、老玩具、古著,以及底片相機時,我們不僅僅是在談論物品本身,更是每一個時代的靈魂和文化。它們的存在,不需要刻意追求或費力維護,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我們的日常,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
PENTAX 17,以其深灰銀色與經典黑的搭配,展現了底片相機的經典之美。它的鎂合金外殼和工程塑料部件之間的平衡,不僅使得相機輕巧易持(甚至比我的GRIII還要輕盈)卻依然保有份量感,讓人感到安心。相機邊緣溫潤的斜切設計,更帶來了一種質樸而溫馨的觸感。

而位於機背「備忘錄支架」(Note Holder) 的巧思,則是讓我們將底片包裝紙側面撕下放入,隨時提醒自己目前使用的底片類型,降低失敗率。(另外要注意的是這台相機不可使用充電電池喔!)而加上底片包裝紙的 PENTAX 17 看起來是不是更有專業的感覺呢?!

亮麗的鏡頭成像

PENTAX 17 即使作為一款半格底片相機,它的成像畫質絲毫不馬虎。因為它配置了常用於高階數位相機、單眼的用料。三元鏡頭設計能夠透過其9片葉片組成的虹彩光圈,營造出美麗虛化效果。當光圈較小時,它能夠捕捉到如同星芒般放射狀的光線。

鏡頭焦段為 25mm,光圈 f/3.5,這樣的配置使得 PENTAX 17 在各種光線條件下都能有好的表現。加上PENTAX獨有的高性能多層 HD 鍍膜,不僅提升了透光率,還確保邊緣處的高對比度和精細度。而SP (Super Protect) 鍍膜的應用,則賦予了這顆鏡頭卓越的防水和抗油性能。

(大光圈的虛化效果)

(小光圈有美麗的星芒)

新世代思維的縱向觀景窗

開發團隊注意到社群媒體在行動裝置上的呈現多以直式為主,於是在機構設計時參考了 RICOH 的半格機 Auto-Half 的特色,特意將觀景窗設計為縱向,讓構圖更加直覺,更貼近現代社交媒體的展示需求。有了與時俱進的設計概念,PENTAX 17 勢必將成為新一代攝影愛好者的首選。

(直式的觀景窗設計)

另外從觀景窗看進去,不僅能輕鬆構思出直式的畫面,還能清晰地識別眼前的對焦區域,不必用怕忘記現在轉到哪個模式裡。

(從觀景窗看進去,下方有顯示目前的對焦區域)

新手友善的自動測光

對我來說,PENTAX 17 是一台將復古魅力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的底片相機。它深知不是所有想入坑的使用者都理解光圈、快門與曝光的應用。為了讓入門更加輕鬆,這台相機搭載能自動控制光圈與快門的「自動測光感測器」,讓首次接觸底片攝影的朋友們也能享受到數位相機般的便捷操作。

同時,PENTAX 17 也提供了手動控制選項,共擁有多達 7 種拍攝模式(AUTO、P 標準、低速快門、光圈優先、B快門、日間同步、低速同步),讓你在熟悉操作後,可以進一步探索攝影的奧秘。

(鏡頭上方的小框框就是自動測光感測器)

(共七種易用性很高的拍攝模式)

在轉盤上,細緻的以顏色區分為三大類,藍色是 AUTO 模式,自動判斷是否使用閃光燈,白色區域是關閉閃燈,黃色區域則是強制開啟閃燈(是的!這台相機有你最愛的閃光燈!)

簡單來說:在AUTO模式下在不需轉動區域對焦環,焦距會固定於 1m以上至無限遠,是最簡單易用的模式。AUTO 以外的其他模式則要使用「區域對焦環」來控制焦點位置。我個人愛用P標準、日間同步、低速同步模式。

(閃光燈特寫)

準專業導向的區域對焦環

PENTAX 17 在對焦方面,提供區域式手動對焦,通過轉動對焦環來選擇對焦範圍,這種方法既保留了手動對焦的直接操作感,又避免了純手動對焦的複雜性,讓 PENTAX 17 的使用者能夠在攝影的世界中更加自如地遊走。

(共六種對焦範圍)

致敬經典的機械式操作

這台相機精心復刻了過去單眼相機的經典元素——「機械式過片」與「手搖式捲片」。手中握著 PENTAX 17,好像拿著一台時光機器,輕輕地轉動捲片轉輪,那份機械運作的順滑感、指尖傳來的微妙觸感與耳朵聽到的聲音回饋,都讓我仿佛穿越回那個講究手工與質感的年代。

(機械式過片)

(手搖式捲片)

迎接底片攝影的下一個時代

在數位化的浪潮中,底片攝影宛如一道溫柔的光,引領我們回歸生活的原始節奏。從選擇底片開始,每一步都是一次對時間的尊重。當底片被細心地放入相機,當快門的聲音在靜謐中迴響,都是對將來驚喜的期盼。

在手機攝影作品爆炸性的成長環境下,我們習慣了快速捕捉、分享,也快速遺忘。但底片攝影的節奏與之截然不同,它要求我們更加專注,更加用心,讓影像與記憶真正同步。

(PENTAX 17 – P模式實拍)

(PENTAX 17 – 低速同步模式實拍)

攝影愛好者們總是在探索、尋找那個最適合自己的拍攝模式。無論是底片還是數位,每一種都有其獨到之處。攝影本質上是對生活的記錄,它超越了好壞的評價,留下了一段段不可回朔的真實。

透過底片攝影,記錄生活的每一個切片,享受那些等待過程中的驚喜,珍視那些無價的記憶。這不僅是攝影的魅力,更是對生活的深刻體會,一種「活在當下」的修行。

(PENTAX 17 – P模式實拍 )

(PENTAX 17 實拍 – 日間同步模式+微距)

隨著 PENTAX 17 的誕生,我們不禁開始憧憬底片攝影的新紀元。總工程師 TKO 與這台相機創造者們帶著一顆期待的心,向所有相機製造商發出了呼籲:「也希望有其他廠商一起進入這個市場,沒有比這更令人振奮的了。請多關照了!」

總工程師TKO向其他廠商呼籲(截圖自 PENTAX Film Project Story #03

PENTAX 期望於為底片攝影愛好者帶來一個安全、舒適且穩定的攝影環境。讓大家將享有廠商的保固,不用再擔心自己手上的底片機,什麼時候會因找不到修理材料而壽終正寢。

「在底片攝影的新時代下,你買的新鮮底片終於可以裝在擁有新科技技術的底片相機裡,這不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嗎!」

 

|| ♥︎PENTAX17 產品介紹頁 ♥︎ ||

https://www.jpvendome.com.tw/event/PENTAX17/index.php

▒ PENTAX17 台灣預購資訊 預購時間:2024年 7月中旬 (限定通路) 產品售價:未定

▒ 產品相關活動 PENTAX 17 台日聯合底片攝影展 「It’s Time for Film!」

展覽期間:7/11 (四) ~ 9/10 (二)

展覽地點:三創數位3樓 RICOH PENTAX藝廊

 

It’s Time For Film!!

#pentax17 #pentax_taiwan #BetteronFilm

 

我是Sha,這篇文章就到這裡,感謝您的陪伴與閱讀!邀請您訪問我的官方網站,及在Instagram (@onthway.today) 上追蹤我,與我一同感受每一幅作品背後的故事,謝謝:)

(© 2024 廖文瑄 Sha. All Rights Reserved. 任何內容轉載,請註明出處,如果轉載前能到 IG 知會我一聲 那是再好不過了,謝謝。)

 

Author Sha

More posts by Sha